华西社区报记者 李玥林
【资料图】
8月7日晚,随着意大利男排一记势大力沉的重扣得分摘得冠军,成都大运会郫都赛区最后一枚金牌诞生,各项赛事全部结束。过去10个比赛日,郫都三座比赛场馆见证了14枚金牌逐一揭晓,留下了胜利的欢呼、失利的遗憾,运动员的“谢谢”、媒体的点赞、志愿者的温暖……每个参与者独一无二的“参赛心得”,共同组成了成都大运会的“郫都记忆”。
意大利运动员:中文连声说“谢谢”
8月6日,郫都区体育中心体育馆,随着意大利队员达利奥“一剑封喉”,他的队友兴奋地跳上击剑台相拥在一起。这支观众眼中的“男模队”以45:38击败韩国队赢得男子佩剑团体金牌。混合采访区,记者们早已等候在那里。面对镜头,意大利队员们连声用中文说着“谢谢”“谢谢”,并一起做出“比心”的手势,表达感谢。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意大利队员阿尔伯托表示:“自从来到这里(郫都),我们就朝着冠军在努力。决赛一度很胶着,但观众给了我们很大支持,最后赢下了这枚金牌。”
本届大运会,击剑项目共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408名运动员角逐12枚金牌。女子重剑赛场,同样来自亚平宁半岛的意大利女队摘得了亚军。面对记者的提问,脱下“戎装”的队员罗贝塔微微一笑,说道:“四年前,我参加了在家乡那不勒斯举办的大运会。坦白来说,我认为这里(郫都)组织得很好,场馆设施很棒,观众们很热情,我很享受这里的一切。”同样为郫都赛区点赞的还有匈牙利姑娘芭芭拉:“这里一切都很棒,我和队友们都很喜欢。”
中国冠军队员:成年首金在郫都
笑盈盈的罗贝塔是银牌得主,而冠军队代表唐君瑶就坐在她的身旁。来自合肥学院的安徽姑娘唐君瑶和队友许诺、施悦馨、李珊珊战胜意大利队夺得女子重剑团体金牌。唐君瑶是四名姑娘中年龄最小的,决赛她率先出战打头阵。“刚开始腿都发软,心里害怕。”巨大压力让这名“00后”小将一度不敢“出剑”。之前上场的两局比赛中,她仅得4分。经过几番争夺,唐君瑶在最后一局压轴出场,打了对手一个11:5。“就是输,也不能在后面躲着输,要把自己的东西打出来。”唐君瑶顶住了压力,帮中国队以34:28赢下决赛。
唐君瑶上演个人“超级大逆转”夺取金牌,背后还有一个“小秘密”。据她透露,2020~2021赛季全国击剑冠军赛在郫都举办,时年18岁的唐君瑶一举摘得冠军。“那是我人生获得的第一个成年组冠军。两年后,没想到又在同一个场馆拿到了大运会金牌。”唐君瑶说:“我和郫都挺有缘分,这里是我的福地啊。”
法国记者点赞郫都非遗:好精致
本届大运会郫都赛区共有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西华大学、郫都区体育馆三座比赛场馆。在场馆布置方面,除了按照技术标准完成“规定动作”,还独具巧思进行了“特色打造”。三座比赛场馆均布置了“非遗展厅”,让运动员、嘉宾、媒体记者在比赛、工作之余,就近品味郫都特色非遗文化。
在西南交通大学场馆,巴西男排与日本队赛后,来自法国的记者路易斯赶紧回到场馆媒体工作间赶稿。不过,取赛事资料的途中,路易斯被眼前的“郫都非遗”吸引住了。这里的“非遗展厅”展品包括了唐昌布鞋、古城鸟笼、古城三编、郫县豆瓣和蜀绣等。路易斯指着鸟笼说:“这是干什么的?好精致!”一旁的志愿者告诉他:“这是这里最贵的展品。”当看到郫县豆瓣,路易斯两次想要跟着志愿者读出这四个字,未果。但当听说是主媒体中心餐厅“天府回锅肉”这道菜的主要调味料后,路易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路易斯告诉记者,他以前来中国时候见过布鞋,但没有见过鸟笼、蜀绣,“非常特别,很精致!”
媒体工作间主管:让记者宾至如归
路易斯和其他媒体同行刚刚从主媒体中心出发,西南交大场馆媒体工作间主管钟明利就收到了“他们已出发”信息。大巴快到场馆时,钟明利和同事来到媒体车辆落客处等候。“赛前一两个小时是媒体记者到达的高峰期。最多的一天到了120多名记者。”钟明利说。
本届大运会,排球项目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336名运动员齐聚郫都,共赴青春之约。参与报道的境外媒体记者也不少。和他们沟通,首先要过“语言关”。钟明利是犀浦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多年的“专业训练”让她完全能够胜任岗位职责,甚至是客串“翻译”。面对境外记者诸如“如何去看台席”“厕所在哪里”“成绩公告何时出”等问题,她都能应答自如。
记者们来到工作间先登记,然后视个人需求连通无线网络、查询对阵双方名单以及成绩公告等等。每一名记者的需求不尽相同,但钟明利和同事热情周到,尽力满足。“我跟小伙伴们说,人家大老远来,人生地不熟,是客人。我们是东道主,对这里的情况都更熟悉,理应热情友善,提供周到服务。两个决赛日来的记者尤其多,但我们都尽力照顾好大家,没有发生一起投诉。所有小伙伴和记者们在媒体工作间留下了难忘的大运记忆。”
志愿者:场馆里过生日一生难忘
志愿者是大型体育赛事运行的重要保障。成都大运会共有来自35所高校的20000名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在西华大学排球场馆有这么一群志愿者,他们随时紧盯运动员脚下的地板,手中的毛巾就是他们的“武器”,他们被观众亲切地称为“擦地哥”。他们主要负责赛场地板的清理和擦洗,这个看上去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志愿者们却练就了“快”“准”“稳”的本事。他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地板上,一旦运动员为救球倒地,他们需要盯准位置,在死球时以最快的速度到位,擦掉汗水,整个过程仅5至6秒钟。
擦地只是志愿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他们广泛分布于竞赛、场馆运行、礼宾接待、宣传及转播、观众服务及氛围营造、后勤保障、人力资源、交通、安保等不同服务岗位。比赛期间,西华大学排球场馆志愿者工作组在志愿者之家,为9名志愿者举办了一场特殊又难忘的集体生日会。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欢快的生日歌带给志愿者们满满的惊喜。“真的好意外,特别感动,感谢场馆老师和小伙伴们为我们庆祝生日,这个惊喜我一生难忘。”西华大学排球场馆中心志愿者张豪杰说道,“这是我第一次与这么多人一起过生日。因为大运会,大家从7月初就开始备勤,陆续进入场馆工作,从陌生到熟悉,渐渐成为了一家人,这次独一无二的生日惊喜和大运会服务经历是我最好的礼物和宝贵的财富。”
除了赛场,城市侧郫都区还设立了25个志愿服务小站。小站内配备了中英文双语大运会宣传手册、市民礼仪手册、急救箱、防暑降温药品等物资,以便大家随时取用。每个小站每日配置不低于2名上岗志愿者,为大家提供周到的服务,助力大运会成功举办。
过去10天,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健儿齐聚郫都,用奋斗、拼搏和汗水共同谱写一首属于世界的青春之歌。8月8日晚8点,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就将闭幕。圣火缓缓熄灭,但大运的影响远不止赛事本身。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郫都区贯彻“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推动赛事侧、城市侧融合联动,以“大运”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亦不断擦亮郫都人幸福生活的底色。
“大运会结束后,我们将按照‘体育+’的总体思路,做好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四篇文章,促进大运会场馆赛后利用和体育惠民。”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