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乐到大家乐 省级非遗“宕渠双竹连响”的再生之路|天天快看点
来源:封面新闻    2023-05-07 10:11:12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资料图)

立夏时节,走在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的街头,随处可见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连响之乡”的道旗。和煦微风拂过后,轻轻荡漾。

从民间串门卖场,到如今小聚规模登上各大舞台,前锋宕渠双竹连响走过一段漫长岁月。

宕渠双竹连响表演现场

这段历经百年的时光里,有关于一个家族的努力,也有一座小城的努力。更多的是,无数普通人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传播,让这门民间艺术,从历史中走来,得以再现大家眼前。

随着4月上旬,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正式公布,广安市前锋区宕渠双竹连响名列其中。双竹连响,自2019年央视春晚后,热度再次上涨。但荣誉背后,非遗的传承仍面临重重困境。

起源:一个家族的传承

5月初,前锋区文化馆内,宕渠双竹连响的传承人李革拂了拂自己耳朵上极具艺术特色的小钟耳坠,向记者回忆起关于连响最初的故事。

公元前1100多年,武王伐纣,生活在渠江流域的板楯蛮人离家出征。粗狂勇猛、敏捷善战的他们,在战斗中挥舞着各种兵器,和着战歌、战鼓的高低起伏的节奏相互敲打撞击,逐渐有了宕渠双竹连响舞的雏形。

汉代以来,巴人改剑为竹,以竹起舞,敬神灵、娱民众,于是便改称为“竹枝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代的更替,到了明朝,楚人将单竹连响带入巴蜀,成为了庆祝节日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

“后来,我的祖先把原四川本土的竹枝舞与连响融合起来,在前锋区观阁镇一带进行表演。”此舞本是由竹枝舞演变而来,但由于迁徙此地的李氏人家,即李革祖先,本是湖北麻城的连响表演与武术世家,遂改名叫“宕渠双竹连响舞”。

斗转星移,时间来到清末民初,雷氏女嫁入李家,雷女善音律。平日里便抚琴吟唱,李先生则以连响起舞相伴,歌舞相融,浑然天成。

之后,雷氏女之子李国然出生,将父辈所授的双竹连响舞和制作工艺继承了下来,又结合自已所学的莲花落唱曲,与之结合,边舞边歌,这一新的艺术形式立即受到了大家的喜爱,而在周边迅速传播开来,至此,双竹连响舞至瑧完善。

“到后来,双竹连响在我们家族代代相传。”传到李革的叔叔李天麓这一代时,他因见侄女爱善舞,遂于1986年将宕渠双竹连响舞技艺传授给李革。

传承:一座小城的努力

自幼热爱文艺的李革,从父辈那里继承到这门技艺后,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将其发扬光大。但由于李氏家族采取严格的传内不传外的单传方式,历史上会宕渠双竹连响舞的人并不多,而且很多的人看似会一点,也只是流于表皮。

李革正在传授技艺

怎么样不让这门技艺失传,李革头疼不已。于是,李革迈出第一步,打破家族传承的形式。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前锋城区各大广场,总是能看到不少群众在跳广场舞,而双竹连响舞蹈,则是他们最喜爱的舞蹈之一。

双竹连响的挥舞与击打,发出高低起伏,节奏欢快的声音。竹与铜铃的结合在音效上远胜于单竹连响的镶嵌铜钱,既雄壮热烈,又婉约柔情。

再配以彩色绸丝带,在舞动的旋律中,划出阵阵虹弧,置身其中,如若隔世,加上乡间民调,恰似自远方而来的天籁,如陈酿甘洌,古茶悠香。

“经历代打磨之后,如今的宕渠双竹连响舞已趋完善。”在原先基础上,李革融入现在的一些舞蹈元素,编成整套舞蹈动作。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日常生活与节庆之日无拘无束的自由表演,让连响已成为前锋区本土人民群众精神与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成为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

2014年,宕渠双竹连响更是代表广安走出国门,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办的“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中登场。在法国人一声声赞美中,李革感觉自己苦心没有白费。而2019年,双竹连响荣登央视春晚,实现广安文艺节目登上春晚零的突破。

困境:人才缺失制约发展

荣誉加身,关注度众多,尽管宕渠双竹连响已经登上春晚,走出国门,但如何将这一传统“非遗”项目保护好、传承好,这也成为摆在“非遗传承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目前宕渠双竹连响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虽然李革等人积极运用各类活动、各种场合对宕渠双竹连响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广泛宣传,但是宣传普及的力度仍然十分有限,无法直达最基层。

而另一方面,各镇(街道)的辅导员大多数是文化站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辅导时间得不到有效保障,宕渠双竹连响普及推广乏力。加之学校更加注重文化教育,对宕渠双竹连响普及推广工作不够积极,未形成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课程和良好的激励机制。

宕渠双竹连响表演现场

舞蹈、声乐、美术等专业人才极缺,难以满足传承和普及的需求,更是制约了宕渠双竹连响舞的进一步发展。

困境交织下,前锋区也给出应对之策。作为前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得胜小学以宕渠双竹连响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把自编的双竹连响表演节目《丰收》融入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中。

突围:创意化手段推陈出新

在李革关于《谈“宕渠双竹连响舞”艺术的品牌打造》7200字余一文中,无论是加强培训还是升级内容,千章万句悉数写尽李革关于双竹连响建设的思考与畅想。

让双竹连响,“响”遍四川,“声”飘全国已成李革数十年的追求。

目前,全区建有宕渠双竹连响传承基地(传习所)5个,宕渠双竹连响代表性传承人2名,辅导员64人,宕渠双竹连响队伍10余支,习练人员2000余人,创作宕渠双竹连响作品4个。

而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谈及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认为,非遗文化的利用开发,生产性保护上,面临着非遗内部竞争的问题。这时,特别需要有专业化的团队,用专业化的眼光和手段,来做好顶层设计。

其中,既要超前的创意设计,也有精美的工艺制造,再加上各种营销手段。蔡尚伟表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这中间,则需要大家集体发力,以最大的决心,最快的速度去抢抓机遇,让非遗活起来,活下去。(受访者供图)

Copyright   2015-2022 世纪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22   联系邮箱:55 16 53 8@qq.com

回顶部